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,而且它也是唯一的一个以节气命名的节日,因此,节日的时间也不像端午节、中秋节等有着固定的时间。在24节气中,清明是一年中的第5个节气,于每年公历的4月4日至6日交节。今年的清明是公历的4月4日,星期五,也就是农历的三月初七。
《岁时百问》说: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,故谓之清明。”虽然清明是反映农时及气候特点的一个重要节气,但在很大程度上节日的氛围却远远胜过了节气的体现。
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”也充分说明了清明节的氛围。节日的主题就是上坟扫墓、祭祀先人,这是对先人的思念与感恩,也是传统孝道的文化传承,因此,人们也把清明节称“思亲节”、“冥节”、“鬼节”,“扫坟节。
古人之所以把清明节称为“聪明节”,虽然有着“清明“与“聪明”谐音的误传,但更主要的是,人们希望通过清洁明净之时,让人们变得聪明起来。
时值清明,春风送暖,万象更新,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,给人的感觉,就是新生的力量与温暖,受自然之气,人们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,把所有事打理得井井有条、明明白白,常言道“智慧源于神清气爽”,因此,清明节又称聪明节。
清明节的主题是上坟扫墓祭祀先人,坟就是先人的家,“1要清”就是要把坟头及周边的杂草清除干净,因为此时草芽萌动,很有利于清除,在以后的日子里也不会杂草丛生,在很大程度上就能避免一些小动物因杂草隐身而破坏坟墓。
作为24节气中的一个节气来说,清明一到,农耕开始,“1要清”也是提示人们,要及时地清除田间的杂草,确保农业大丰收。
“2要明”就是要明白事理与自然规律,明辩是非曲直与人生的真谛。
明白事理与自然规律就是说,清明是24节气之一,虽然反映了的是物候变化,但也表明自然界的规律性在往复循环。人生也是如此,短短百年也是一个过程,一定要有顺其自然,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,明白事事皆有因。
明白是非曲直与人生的真谛就是说,清明是一个祭祀的节日,而祭祀的目的是感恩,通过感恩让自己在有生之年,明白自己的责任与义务,明白是非曲直,明白人生的真谛,在这个世界上无愧于心的留下一个亮点,让灿烂辉煌永远照亮子孙后代。
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祭祀节日,也是一个唯一以节气命名的节日,我们不但要清楚上坟的意义和孝道文化传承,同时也要明白人生的短暂和人生的不易,感恩最重要。牢记“1要清,2要明”就是希望通过祭祀活动能够更好地去继承先人的意志并发扬光大,不糊里糊涂、不明不白地混日子,能够明白这些,相信不但在另一个世界的先人会高兴,生活在这个世界的后代子孙也会变得更加聪颖起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