股价下跌3.2%、北向资金单日净卖出4.7亿元——这场豪赌的代价是什么?
2025年2月21日,证监会批复落定的那一刻,赛力斯股价却应声下跌。资本市场用冰冷的数字回应这场看似风光的收购:81.64亿元买下重庆龙盛新能源超级工厂,资产负债率从82.35%降至74.91%的财务魔术背后,是新增28亿流动负债的定时炸弹。
焊装车间620台自动化设备将良品率推至99.97%,但工控系统日志里藏着更真实的故事——2024年因芯片短缺导致7次停产,最长停工42小时。这座拥有3000台库卡机器人、98秒下线一辆整车的超级工厂,既是问界M9连续10个月销冠的底气,也是悬在赛力斯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
时间倒回2024年9月,赛力斯宣布收购计划时,重庆国资平台以66.39元/股的价格拿到1.23亿股,与120日均价完美持平。这种精准定价背后,是龙盛新能源账面价值59.3亿元、评估溢价37.6%的争议。上交所的问询函直指要害:租金协议刻意压低至未覆盖折旧摊销,是否存在利益输送?
华为的身影始终笼罩这场交易。签约仪式上,余承东高调宣布工厂搭载ADS 3.0智驾测试平台,却对合作协议补充条款三缄其口——产线改造必须使用昇腾AI芯片,单价较英伟达Orin X高27%,交货周期长达半年。半导体分析师陆奇一针见血:这种绑定正在掏空车企的议价权。
环保账本揭开另一层隐忧。工厂年耗电7.3亿度,相当于30万户家庭用电,逼得赛力斯在新疆砸3.2亿元建风电项目。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数据显示,新能源车制造端碳排放占比四年间从18%飙至35%,这场绿色革命正陷入“越生产越污染”的悖论。
市场终端的厮杀更显残酷。问界M9的竞品从30款激增至57款,成交价从48.6万滑落至43.2万。而赛力斯现有产能利用率仅68%,却承诺三年新增50万辆产能。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的警告振聋发聩:2025年新能源车市预计增长20%,这种扩产节奏注定酿成结构性过剩。
收购完成当晚,工厂第四期工程的蓝图曝光:9.8亿元打造的800V超充试验中心,暗合华为数字能源的战略布局。当其他车企还在为充电桩标准争吵时,华为已通过赛力斯拿到实景测试场。这场交易的本质,或许是重庆国资的精准撤退与华为技术野心的双重奏。
财务数据的戏剧性反转更值得玩味。赛力斯2019至2023年累计亏损150.98亿元,却在2024年凭借问界系列车型实现55至60亿元净利润。然而这场收购耗资81.64亿元,相当于全年利润的1.5倍。重庆国资平台通过股权置换套现离场,而赛力斯资产负债率仅下降7.44个百分点至81.58%,仍高于行业均值23个百分点。
技术层面的矛盾同样尖锐。超级工厂虽拥有“四位一体”智能制造架构和行业领先的IOT物联网平台,但工控系统日志显示,2024年因昇腾芯片供应延迟导致的生产停滞累计损失超12亿元。华为ADS 3.0系统的测试数据更暴露隐忧——在极端雨雾天气下,智驾系统误判率较特斯拉FSD高出1.8个百分点。
供应链的蝴蝶效应正在显现。赛力斯与华为共建的“1+1+N”生态链中,本地化供应商占比达73%,但这种深度绑定也带来风险。2024年12月,因某传感器供应商良品率波动,问界M9交付周期被迫延长三周。与此同时,工厂屋顶光伏电站二期工程延期,导致2025年碳配额缺口扩大至2.3万吨。
消费端的寒意已然袭来。2025年1月,赛力斯销量同比暴跌45.82%,问界M9交付量环比下降37%。分析师指出,这与消费者持币观望即将上市的问界M8有关。这款定价35至40万元的新车型,将直面理想L8的绞杀——后者2024年以18.6万辆销量稳居中大型SUV榜首。
在这场资本与技术的双重豪赌中,赛力斯的底牌是累计102.97亿元的研发投入。从三电技术到增程系统,从电子电气架构到智能驾驶算法,这些沉淀正在转化为问界M9的9800吨一体化压铸车身、ADS 3.0的5毫米级泊车精度。但市场留给赛力斯的时间窗口正在收窄——宝马i7、奔驰EQS等车型的终端优惠已突破15万元,BBA的电动化反扑比预期更凶猛。
81亿买下的不仅是产能,更是智能电动车时代的赌桌入场券。但库卡机器人的机械臂与华为芯片的算力,能否撑起这场豪赌?答案或许藏在问界M8的销量曲线里——这款定位M7与M9之间的新车型,即将直面理想L8的贴身肉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