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10月11日,同时也是农历的九月九日重阳节。作为传统节日之一,民间对其十分重视,不少地方都会开展各种习俗和讲究。
不过,想要过好重阳节并不容易,一定要牢记“7习俗5忌讳”,为何民间说最怕“九九一日晴”?有何讲究。
在传统文化中,重阳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的符号,更是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体现。而“九”在古文化中被视为阳数的极致,九月九日也就是“重阳”之意。
九月初九,谐音“久久”,寓意着长久与永恒。因而自古以来,重阳节就与“长寿”紧密相连,如今更是演变成了尊老、爱老的“老人节”。
这一天,无论是家人团聚,还是邻里互访,都会围绕着老人展开一系列温馨的活动,传递着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与尊重。
相比之下,今年的重阳节似乎更不一般,这一天恰逢“天赦日”。而天赦日通常为阳历月数的首个周六,被认为是好运连连的一天,也赋予了“长久”、“平安”的寓意,百姓们会在这天许下心愿,祈求得到上天眷顾。
那么,重阳节有什么讲究和忌讳呢?我们来看看这天有哪些习俗。
自古以来,我国便有着深厚的祭祖传统。在重阳节这一天,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,人们都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与敬仰。
在岭南地区,重阳祭祖的习俗尤为盛行,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一天准备好丰盛的供品,虔诚地祭拜祖先,祈求家族兴旺、子孙安康。
重阳节,又被人们亲切地称为“老人节”。在这一天,许多地方都有吃面条的习俗,尤其是长寿面更是备受推崇。长长的面条象征着长长久久、健康长寿的美好寓意。因而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朋友聚会,一碗热腾腾的长寿面总能成为餐桌上的亮点。
秋天是收获的季节,而重阳前后刚好庄稼已基本收割完成,正是晒秋的好时节。
在篁岭等地,晒秋更是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,红的辣椒、黄的玉米、绿的豆角……这些五彩斑斓的农作物被晾晒在屋顶、窗台或是悬挂在屋檐下,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,每年都会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体验。
重阳这天吃糕点是十分普遍的事情,毕竟“糕”与“高”谐音,寓意着高升、进步。重阳糕种类繁多、口味各异,但无论是糯米糕还是米粉糕,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每到农历九月,菊花开始大面积盛开,因而赏菊成为了重阳节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。除了赏菊之外,人们还会喝上一杯菊花酒以助兴。菊花酒不仅具有清肝明目、降血压的功效,更被赋予了“吉祥酒”的寓意。
茱萸是一种具有浓郁香气的植物,具有驱虫去湿、逐风邪的作用,自古代开始,重阳就有佩茱萸的传统。
至于为何,还因九月初九是凶日,传说这天多灾多难,茱萸有长寿、吉祥、喜庆的寓意,人们会在重阳这天佩戴其辟邪。
重阳节登高望远的习俗由来已久。相传东汉时,重阳这天突降“瘟气”,郎中呼吁大家去往高山活动,这样就可以避开病邪。
这之后,每当重阳这天人们都会外出走走,登高眺远,既能够旅游散心,也可以爬山锻炼身体。
民间有“重阳节,忌讳多”的说法,意思是九月初九这天的讲究、忌讳较多,主要是以下几点:
这一传统可追溯至唐代,在传统观念中,嫁出去的女儿如同泼出去的水,这天如果回娘家,会给娘家带来厄运和霉气。因而这一习俗是对娘家的一种尊重,也避免因节日而和丈夫引发家庭纷争。
重阳节传承至今已演变为“老年人的节日”,其强调年轻人对长辈的孝敬与关爱。
这一天,最忌讳的便是让长辈亲自下厨或从事繁重的家务劳动。相反,子女们应主动承担起这些任务,为父母准备丰盛的饭菜,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与敬爱。
重阳节虽然是传统节日,可这一天大家不能互说“快乐”,至于为啥,还源于古人对数字的信仰与解读,他们认为九为阳数之极,为大凶之。在这样的日子里,人们更倾向于使用“健康长寿”、“平安吉祥”等更为稳妥的祝福语,以表达对他人的美好祝愿。
重阳节期间还有一些与送礼相关的忌讳。比如,尽管菊花在重阳节期间盛开得尤为灿烂,且寓意高洁,但在看望老人时却不宜赠送。
因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,菊花常被用作哀悼逝者的鲜花,给老人送菊花容易引发误解与不快。
豆腐和梨等食品虽然比较常见,且秋天正是吃梨的好时候,可它们的寓意并不是太好,因而被排除在重阳节餐桌外。
毕竟豆腐为白色,容易让人联想“白事”、“清白”等不好的词汇,和节日的喜庆氛围格格不入。至于梨子和“分离”谐音,寓意也不是太好。
自古以来,民间都有根据节日预测天象的说法,而这些说法被古人凝练为一个又一个通俗易懂的俗语。
老人常说最怕“九九一日晴”,这是为什么,其实农谚早就给出了答案。
这句农谚告诫我们,如果重阳节当天阳光明媚,那么来年农历三月的天气可能会异常寒冷,出现倒春寒的现象。
对于农民来说,最怕的就是阳春三月碰上倒春寒,春回大地,万物复苏,本是暖意融融的季节,但突如其来的寒流却可能给农作物带来严重的伤害。
因此,农民朋友们在重阳节这天若见到晴空万里,便要提前做好准备,采取措施防范可能出现的倒春寒,确保春播作物的顺利生长。
这句农谚理解起来也不难,意思是如果重阳这天天气比较晴朗,且太阳高照,那反而不是好事,可能预示着当季的秋收秋种可能面临缺水的困境,更预示着整个冬季乃至来年初春都将干旱少雨。
万物生长对水要求极大,没有了水作物的生长将面临巨大挑战,因而老农们最害怕重阳这天晴天,这表明作物长势不会太好,需要增加灌溉成本。
相比之下,重阳这天降雨反而是好事,从这句农谚就能看出来。它的意思是,如果重阳节当天下起了雨,那么今年的冬天将会迎来频繁的降雪天气。
大雪不仅为大地披上了一层洁白的冬装,更为农作物提供了天然的保暖层。厚厚的积雪能够有效地隔绝冷空气对土壤的侵袭,保护农作物的根系免受冻害。同时,积雪融化后还能为土壤补充水分和养分,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的生长。
可见,重阳降雨好处多多,可保证越冬小麦将迎来丰产丰收。
综上所述,“最怕九九一日晴”并非空穴来风,而是祖辈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。
每到重阳节这天,各地社区都会展开关爱老人的爱心活动,让那些孤寡老人体会社会的温暖。提醒大家的是,重阳这天就算没在父母身边,但也一定要给他们打个电话,道声感谢,这样才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