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1年9月18日,日军炮轰沈阳北大营,东北军奉“不抵抗”命令撤离,仅四个月,东三省全境沦陷。但黑土地上并未沉默——马占山率部血战江桥,打响中国武装抗日第一枪;杨靖宇、赵尚志等共产党人深入白山黑水,创建东北抗联,以“七无”(无粮、无弹、无医、无援、无冬衣、无根据地、无休整)之困,牵制50万关东军。
东北抗联
1932年淞沪抗战中,19路军以4万缺弹之师,硬撼9万日军34天。战士陈正伦在战壕写下遗书:“倭寇屠杀同胞,愿以血躯换其寸步难进!”此役迫使日本四易主帅,国际社会首次正视中国抗战意志。1933年长城抗战,29军大刀队夜袭喜峰口,刀刃砍至卷曲,以冷兵器对抗钢铁洪流,日军哀叹“明治建军以来未有之耻辱”
抗日英雄陈正伦
此时,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发表《八一宣言》,呼吁“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”,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,为全民族统一战线奠定基石。
1937年7月7日,卢沟桥枪声撕破夜空。29军副军长佟麟阁拒撤北平,直言“衅将不免,吾辈首当其冲;战死者荣,偷生者辱!”最终与赵登禹将军同日殉国。
卢沟桥事变
蒋介石调集70万精锐,以“空间换时间”死守上海三个月。宝山保卫战中,姚子青营600官兵全员战死,阵地遗骸与焦土凝结成块;四行仓库“八百壮士”孤军升旗,苏州河对岸租界民众泣声高呼“中国万岁”,此景被美国记者称为“东方精神堡垒”。此役粉碎日军“三月亡华”狂言,但中国军队伤亡30万,主力折损过半。
淞沪会战
林彪率八路军115师伏击平型关,专打日军辎重车队。战士用算盘计算伏击间距,以土地雷炸毁轮胎,最终歼敌千余,缴获日军首次成建制丢弃的“武运长久”旗。与此同时,卫立煌指挥忻口战役,郝梦龄军长冲锋时中弹,临终仍握紧地图:“瓦罐不离井口破,大将难免阵前亡!”
1937年12月,南京沦陷。教导总队参谋程智于紫金山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,与敌同尽;安全区国际委员魏特琳记录:“城墙上的守军全部战死,无一人投降。”而大屠杀的30万冤魂,成为民族永不愈合的伤口。
南京沦陷
武汉会战后,抗战进入最艰难阶段。日军推行“三光政策”,但敌后战场以“地雷战”“地道战”“麻雀战”开辟第二战线。1940年百团大战,八路军动员40万民众破坏正太铁路,聂荣臻救下日本孤女美穗子,展现人道胸怀。
薛岳独创“天炉战法”,三次战役歼敌11万。第三次会战中,预10师师长孙明瑾率部死守岳麓山,身中四弹仍高呼“前进!”,士兵将其遗体抢回时,手中仍紧握指挥刀。
长沙会战
1942年戴安澜率200师血战同古,以简陋武器对抗日军装甲师团。战士用竹筒制作反坦克雷,以血肉之躯堵塞突破口。戴将军殉国前留言:“现在孤军奋斗,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!”此间,驼峰航线600多架运输机坠毁雪山,1300名中美飞行员用生命维系“空中生命线”。
1944年豫湘桂战役虽暴露正面战场颓势,但敌后解放区已收复9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。毛泽东提出“扩大解放区,缩小沦陷区”,八路军发动春季攻势,仅山东军区便拔除日伪据点1200个。
1945年8月,苏联红军横扫关东军,美国原子弹加速日本崩溃。毛主席发表《对日寇最后一战》,八路军全面反攻。9月2日,东京湾“密苏里号”上,徐永昌代表中国签字受降。南京陆军总部内,冈村宁次献刀时双手颤抖,昔日“武士道”尊严尽碎。
日本投降
14年抗战,中国军队伤亡380余万,平民死伤超3500万,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。但正是这场炼狱般的抗争,让世界看见:一个民族在机枪与刺刀前挺直的脊梁,远比钢铁更坚硬。正如郭大钧教授所言:“抗战重塑了中国精神内核,让‘不可征服’成为民族基因。”
黑夜过后就是光明